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不斷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肮σ圆懦?,業由才廣?!痹谌找婕ち业膰H競爭中,一個國家的發展能否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從根本上說在于國民的整體素質。人民是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有高尚的情操、高遠的情懷、堅定的信仰和遠大的理想,國家也就必定有著美好與光明的未來。在21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大力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補足時代新人精神之鈣。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激勵人們砥礪前行的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崩硐胄拍钍侵敢椭沃袊嗣裾酒饋?、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長征再出發,是長期而艱巨的偉大事業,需要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缼鈣”,就會得“軟骨病”,就不可能承擔并完成使命任務。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人生追求,矢志不渝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世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全面掌握這一科學理論的基本觀點、理論體系,切實把這一科學理論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禮敬自豪優秀傳統文化,澆鑄時代新人之魂。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這種自覺和自信的獲得,首先源自禮敬自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要充分發掘文化經典、歷史遺存、文物古跡承載的豐厚道德資源,弘揚古圣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讓中華文化基因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并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繼承創新,充分彰顯其時代價值和永恒魅力,使之與現代文化、現實生活相融相通,成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鮮明標識。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一代代接續傳承中不斷發揚光大。
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培育紅色傳人。誕生于民族危亡局勢下的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中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不懈努力并付出了巨大犧牲,在波瀾壯闊的革命中創造了帶有鮮明中國烙印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無比忠誠,凝聚了中國人民深沉的愛國情懷,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要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把革命文化蘊含的堅定理想信念、崇高價值追求發揚光大,在新時代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要加強對黨史、軍史、國史的研究,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主題主線,深刻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的事跡和精神得到廣泛傳播,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依法依規嚴肅懲戒污蔑詆毀英雄、傷害民族感情的惡劣言行。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做好革命遺址、遺跡、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利用,充分發揮其資政育人功能。講好紅色故事,引導人們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而激發人們愛黨愛國之志、增強奮進奮發之力,勇于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大力推進革命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校園,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學生心中扎根,讓革命文化薪火相傳。
培養斗爭精神,造就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馬克思說:“如果斗爭只是在有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敝腥A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做好進行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斗爭準備,始終保持不畏艱險、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的精神狀態。要有高遠的志向,培養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要引導青少年樹立扎根人民、奉獻國家,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的遠大志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傳承接力奮斗精神,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要使其經受思想淬煉、實踐鍛煉,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里,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培育健康理性的國民心態,樹時代新人良好形象。國民心態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助推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必須切實提升國民素質,建構與大國地位相符合、與綜合國力相匹配的國民心態。要培養公民寬廣的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厚重的大國胸襟和大國情懷,引導人們做到理性愛國,理性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一方面要反對崇洋媚外、妄自菲薄,另一方面要反對極度自信、盲目排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經商、旅游、探親,每一個出境者都是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們國家的名片,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展示著全體人民的精神風貌,代表著國家形象,其言談舉止都會程度不同地影響他國人民對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認知認同。要實施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計劃,加強文明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在境外旅游、求學、經商、探親中,尊重當地法律法規和文化習俗,展現中華美德,維護國家榮譽和利益。引導人們在各種國際場合、涉外活動和交流交往中,樹立自尊自信、開放包容、積極向上的良好形象。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吳玉軍)